2025-07-01 阅读量:
盛夏时节,高温来袭。对于老年人而言,高温不仅给身体带来不适,更可能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那么,老年人该如何应对夏季高温“烤”验,安然度夏?
做好健康监测:心脑血管疾病早预防
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老年人尤其需要加强健康检测。建议每日晨起后1小时内和晚上睡觉前进行血压测量。确保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心率70-80次/分钟的正常范围。此外,若出现以下突发症状,需格外警惕,这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信号。
脑卒中发病预兆:突然头晕、头痛,言语不利索、行走不稳、面部不对称、流口水、一侧肢体无力,偏侧麻木等症状;
心血管疾病发病预兆:突然出现胸痛、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且休息后不能缓解,或夜间因呼吸不畅突然憋醒,需要坐起才得以缓解。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寻求家人帮助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运动要科学:动静结合保健康
夏季运动应遵循“适时、适度、适量”三原则,建议老年人注意以下事项:
•注意运动时间与地点
优先选择阴凉通风的场所,尽量避开日照强烈的10:00-16:00时段,优选早晨6:00-8:00或傍晚18:00后。
•注意运动方式与强度
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站立会增加中暑或心脑血管突发疾病的风险,因此,推荐低强度有氧运动(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单次运动时长控制在20-30分钟,以微微出汗、心率平稳为适宜标准。
•运动后注意事项
运动后需及时擦干汗水,更换干爽衣物,防止汗湿衣物引发感冒。需额外注意的是,运动过程中若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寻求他人帮助。
饮食有讲究:吃对喝对是关键
饮食宜遵循“三少三多”原则——少油腻、少辛辣、少生冷,多清淡、多水分、多营养。
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早餐可选择绿豆粥、燕麦粥等易消化食物;午餐以蒸煮类食物为主,低油低盐减轻肠道负担;晚餐宜食用蔬菜沙拉或蛋花汤,既能补充多种维生素,又能促进肠道蠕动。
主动并及时补充水分:高温天气下,人体内水分容易流失,即使未感到口渴也要少量多次饮水。每天饮水量应达1500~2000ml(心肾功能异常者需遵医嘱),推荐饮用白开水、淡茶水、绿豆汤等,避免浓茶、咖啡、酒精等利尿饮品,以免加速水分流失。此外,尿液颜色也可作为判断体内是否缺水的重要标志:清亮或淡黄色为正常,深黄色则提示需要补充水分。
打造"清凉堡垒":居家环境要舒适
•合理使用电器设备
风扇能促进空气流通,但降温效果有限,不能完全替代空调。老年人每天应至少在凉爽环境(如空调房、阴凉的公共场所)待满3小时,以防中暑或热射病。
•设置适宜的空调温度
建议将空调温度分别设置为日间26℃,夜间28℃,既舒适节能,又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此外,使用空调时需避免冷风直吹,可调整风向或使用挡风板。闷热天气可多用除湿模式,既能降温,又不会过度干燥。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建议每天早晚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既能促进空气流通、补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有害物质,又能有效防暑降温、减少空调带来的不适,保障老年人夏季健康。
撰稿:时晓钰
审修:毕 会
供稿:内 科
监制:庄 囡
编辑:刘 玎、郑 璐
核校:文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