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版 大众版 职工入口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教学 > 科研动态

2006-2007年科技成果获奖情况

2020-02-15    阅读量:

2006年、2007年我院共有5项科技成果通过卫生部鉴定,有4项获得了科技成果奖奖励,获奖详情见下表:


年度

获奖名称

主要完成人员

获奖来源

获奖等级

2006

尿道下裂的综合治疗和病因学研究

李森恺、李养群、杨明勇、李强、王永前、陈文等

中华医学会

三等奖

2006

尿道下裂的综合治疗和病因学研究

李森恺、李养群、杨明勇、李强、王永前、陈文等

北京市

三等奖

2007

颊肌粘膜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粘膜或肌粘膜器官缺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赵振民、李森恺、严义坪、李养群、尹宁北、熊 斌等

中华医学会

三等奖

2007

埋没导引针和埋没导引技术

李森恺、李强、王永前、徐家杰、刘立强、陈文等

石景山

三等奖


  以李森恺教授为主完成的科技成果“尿道下裂的综合治疗和病因学研究”,2006年得到了北京市、中华医学会2项科技成果奖励,其主要内容为:遵循集成创新学原理,采用"粘膜、皮片游离移植耦合阴茎囊局部皮瓣再造尿道"治疗各型尿道下裂,解决了再造尿道组织材料来源不足问题,克服了一组织材料再造尿道的缺点。特别适用于多次手术后失败,再造尿道材料严重匮乏的患者。采用这种方法治疗了373例患者,成功率92.5%。还结合内分泌治疗、尿道下裂修复以及相关并发症、伴发畸形的治疗,建立了尿道下裂综合系统的治疗手段。强调内分泌治疗与外科手术相结合,在患者阴茎发育的关键时期,利用内分泌治疗手段促进患者阴茎的发育,提高内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性。首次提出了"肩胛皮瓣游离移植再造阴茎"、"腹股沟皮瓣转移阴茎延伸术"、"多层筋膜瓣交叉缝合尿瘘修补术"等尿道下裂伴发畸形和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对尿道下裂综合治疗是重要的方法学补充。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以人体口腔黏膜细胞为种子细胞、脱细胞人体膀胱黏膜下基质为支架,体外构建非自体尿道再造材料。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自体血清培养人体口腔黏膜细胞的培养方法。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培养成功。还采用了大样本、多基因筛选方法,集中测序筛查了6个候选的尿道下裂发病相关基因,在近1/3的患者中发现了18个基因位点突变,其中10种新发现突变在国内外均属于首次报道。对尿道下裂环境因素的研究证实除草剂-莠去津对SD大鼠是一种可能的胚胎致畸物,采用非那雄胺诱导产生了大鼠尿道下裂模型,提示有害学物质、雌激素等环境致畸因素对人类生殖健康可能产生影响。 
  以李森恺教授为主完成的科技成果“埋没导引针和埋没导引技术”,2007年获得了石景山区科技成果奖励,其主要内容为:从疾病的本质出发,以整形外科原则为准绳,在详细掌握局部解剖层次的基础上,采用隐蔽小切口的潜行分离和埋没导引缝合技术手段,实现有效的组织调整和组织移植。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深入地分析了整形美容外科治疗惯常思维和常用方法,针对一些特殊的操作要求,研发出一系列非常实用的缝合器械和微创手术技巧。本研究还发明了一套缝合器械,研究出一套缝合技术,在国内外均属首创。其闪光点在于把外科缝合操作由传统的两维的平面操作发展为三维的立体缝合,由直视下的视觉控制操作转变为抽象的感觉控制操作。这种操作观念的改变,必将有力地推动微创外科在整形、美容领域的发展。 
  以赵振民教授为主完成的科技成果“颊肌粘膜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粘膜或肌粘膜器官缺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2007年获得了中华医学会的科技成果奖励,其主要内容为:颊脂肪垫是位于咬肌、下颌骨升支、颧骨、颧弓和上颌骨、颞肌之间间隙的一个脂肪组织,我们通过对11个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整头标本逐层解剖,观察颊脂肪垫的包膜结构、固定组织和血管来源及其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将颊脂肪垫分为前、中、后三叶。前叶位于颊肌、上颌骨和颧骨的前方,口轮匝肌表面,在上唇方肌和颧大肌的深面。前叶自腮腺前缘开始包绕腮腺导管,面神经颊支位于该叶的表面。前叶结缔组织间隔较多,脂肪组织成团分布。中叶位于后叶和上颌骨侧面之间,上部和后叶之间存在单层隔膜,下端和后叶连续。后叶位于中叶与颞肌止部-下颌骨升支前缘之间,上极到眶下裂水平,下极到下颌骨升支上缘水平,填充于翼内肌和颊肌的间隙中,外侧为咬肌、颧弓和笑肌覆盖。后叶向周围间隙发出颊突、翼突、眶内突、翼腭突和颞突。颊脂肪垫的每叶有独立的包膜,并由包膜增厚的颊脂肪垫上颌骨韧带、眶下裂内侧缘韧带、眶下裂外侧缘韧带、颞肌腱韧带和颊肌韧带固定在周围组织结构上;每叶有独立的血管来源,它们通过颊脂肪垫的附着韧带处进入颊脂肪垫包膜和脂肪组织内,形成包膜下血管网和脂肪组织内部血管网。颊脂肪垫具有填充和滑动、保护和缓冲作用。我们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应用。
  颊脂肪垫颊突出部分切除术应用了近4年时间,共用于57例临床患者。采用的手术入路有4个:腮腺导管后上方近颊龈沟横切口手术组(9例)、腮腺导管后下方近颊龈沟横切口手术组(13例)、与下颌骨角部分切除术同时施行的与下颌骨升支前缘平行的垂直切口组(25例)和与面颊部除皱术同时施行的口外入路组(10例)。术后均获得了满意的面部轮廓改善的效果。
  颊脂肪垫脂肪瓣转移术应用于6例腭裂患者,修复的位置是软硬腭交界处,转移后脂肪瓣表面不覆盖皮片,研究证明脂肪瓣表面上皮化在术后2-3周内完成。本组患者的颊脂肪瓣成活良好,无腭瘘形成。

2006-2007年通过鉴定但未获奖的科技成果情况见下表



年度

成 果 名 称

主要完成人

2006

皮肤定量扩张法耳廓再造术

庄洪兴、蒋海越、杨庆华、赵延勇、潘博

2006

弧形截骨术矫正下颌角肥大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归来、张智勇、唐晓军、牛峰、俞冰

2007

以胸廓内动静脉近、远心端行难治性胸壁缺损修复及乳房再造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穆兰花、李森恺、徐军、马晓冰、李养群

2007

以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游离移植为主外科综合矫正Romberg’s病畸形

滕利、靳小雷


上一篇:

下一篇:2004—2005科研动态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