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5 阅读量:
探寻革命遗迹 追忆红色精神
――机关二支部红色主题教育活动
2015年5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八大处整形医院)机关二支部一行12名党员,来到了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参观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开展支部红色主题教育活动。这是封尘已久的抗战旧址,是当年萧克将军指挥的晋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所在地,也是京西“红色之旅”圣地。在我们的车即将到达马栏村时,抬头望到山体的马栏二字中间有一巨大的红五星,这不仅是革命圣地的标志,也让我们立即感受到这个在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小山村,有着辉煌的抗战历史,以及称为抗日堡垒村昔日对革命的巨大贡献和现在村民依然对共产党的赤诚之爱。
机关二支部的党员们走进马栏村后就发现地上用砖铺成的红线,路面上分别有40颗红星分布在不同地方,听当地一位老村民讲,这40颗红星分别代表着40名革命先烈,红线指引着一处处遗址的方向,每到一处遗址,红线就会出现一个箭头。作为抗战旧址,马栏村内有很多有历史故事的老房子,它们点缀着这个古村落。在村民们的保护和爱护下,马栏村至今还保留着抗战时期挺进军十团团部、弹药库、枪械所、通讯站、供给站、伙房、医院等旧址。村落的每一处都留下了峥嵘岁月的红色印迹。
沿着红线继续前行,大家来到了冀热察挺进军萧克将军故居,1939年挺进军司令部设在马栏后,萧克将军在此生活和休息。在陈列室内可以看到文件柜、马灯、八仙桌、太师椅等萧克将军曾使用过的用具。据说在1997年时,马栏村全体村民捐款,修缮旧址房屋,村民纷纷送来萧克将军等使用过的文物和用具,建起了全国第一个村级抗战陈列馆。这些文物能完好地保留至今,得益于马栏村村民的爱护。
在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活动中,八大处整形医院机关二支部党员们都被朴实的村民和当年的情景所感动,一起看红色遗迹,忆革命先烈。通过观看图片和聆听扩音器中的讲解,身临其境地感受着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国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革命情怀。陈列馆用大量的实物和历史图片资料表现了我党领导下的冀热察挺进军,在老一代共和国军事将领萧克等将军的带领下,充分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建立平西抗日根据地,实现“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战略意图,打击日本侵略者的生动历史画卷;同时也展示了马栏村人民在抗战时期积极支前、英勇斗争、送子参军、奋勇杀敌,不惜任何牺牲,配合挺进军进行游击战、破袭战、地雷战、伏击歼灭战的史实。
参观结束后,大家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和学习体会,纷纷表示今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要更加勤奋努力,为临床一线服务,为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参观学习大家一致认为此次缅怀英烈、启迪后人的活动,树立了大家的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对自己今后立足岗位、爱岗敬业的精神得到提升,感觉此次活动受益匪浅。
小小的马栏,因为挺进军而名声大振,成为北京西部敌后抗日战场最坚强的战斗堡垒。我们远远就看到马栏村山体上红色的五角星和马栏二字。
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我们来到这里,踏寻这片红色土地上的红色记忆。
“北渡拒马河,百花山在望。建立挺进军,深入敌心脏。放眼冀热察,前程不可量。军民同协力,胜过诸葛亮。抗战虽持久,笑我力正壮”。我们在萧克将军豪情满怀的亲笔诗作前合影。
马栏村村民为了纪念这段不寻常的历史,决定建立北京市第一家由农民集资成立的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这也是北京市注册的唯一的村级博物馆,也是北京市革命传统、廉政教育等基地,馆舍即为当年挺进军司令部使用的四合院。
(文/苗茜 马晓琴 摄/苗茜 崔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