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版 大众版 职工入口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播报

健康报 从“白衣战士”到“美丽使者”

2018-07-23    阅读量:

从“白衣战士”到“美丽使者” 

 

来源:健康报    2018.7.20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党委书记 王宝玺

 

 

  我们的历史渊源很特殊

  3年前,我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八大处整形医院)。现在听起来,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会觉得它是做美容整形的。但实际上,它的历史渊源非常特殊。1957年,总后勤部和平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合并,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医院。而和平医院在之前主要由战地医疗队组成,特别是解放战争后期和抗美援朝时期,主要用来应对各种枪伤、烧伤等外伤的修复工作————熟悉的人都知道,这同时也是现代整容美容行业的起源。

  第二年,国务院将医院与7个部队医院所移交中央卫生部,隶属中国医学科学院,其中就包括我们医院,后成为现在的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1969年,医院被迫关闭。1978年,在北京西山八大处原亚非学生疗养院旧址恢复重建整形外科医院,并成立整形外科研究所。这栋青砖绿瓦的老建筑,也一直完好地保留下来,作为医院的门诊楼,站立在医院最醒目的地方,继续着它超越半个甲子的生命里程。

  和平时期后,战伤创伤逐渐减少,整形外科的范畴转向各种疾病、工伤、车祸等外伤性缺损以及先天性、后天性身体畸形的修复。比如先天的唇腭裂,后天的外伤、肿瘤等。而近年来,医院的服务内容又发生了变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美、对幸福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我们常说的医疗美容行业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了整形外科医院关注的领域。就这样,我们完成了从战争岁月的“白衣战 士”到和平年代的“健康卫士”,再到现 如今“美丽使者”的蜕变。

 

  不能让大家“穿着跨 栏背心拼刺刀”

  如今,我们已是国际上规模最大的整形外科医院。在国内很多综合医院,整形外科通常只是一个小科,承担的任务也相对较少。而如果这些医生 的专业主要是医疗美容,他们就更倾向于在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执业。所以,对于我们这样幅员辽阔,经济、文化差异很大的国家来说,必须要有一个综合、全面的医疗机构来整合与培养整形外科的各个专业和人才。而这 样的任务,就落在了我们身上。作为国家队,我们首要的任务是为全国输 送整形外科各种专业的人才;其次,我们还承担了很多国家和政府重大应急事件等医疗现场任务。此外,我们还在坚持做整形外科的技术引领和行业规范,尤其是当下,行业乱象急需有明确的标准去规范。

  然而,医院虽然一直秉持着历史承袭和一贯的担当,但和国家这些年日新月异的变化相较而言,我们的脚步还是太慢了。在去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大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还专门做过讲话。她说,据我所知,我们的整形外科医院不光是全国最好的整形外科,拿到全世界我们的技术都是不甘人后的。可即 便这样,为什么每年我们还是有那么多人争着要到韩国去整容

  我想,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些公立医院缺乏的一种文化和市场的意识。在我们的认识里,医院是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完成国家交付的任务,为社会的发展起到科技支撑作用的,而并不是向市场做更多的延伸。所以,在我们的文化观念里,“品牌”意识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短板。但其实,如果专业的机构能做好品牌,恰恰就能更好地引领市场和行业发展的方向,这是与我们一直的担当和责任并驾齐驱的。

  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做一些市场化的尝试,由我们的管理人员和医生 在北京地区开办了一所营利性美容整形医院和两个美容门诊部。一方面想试试水,看看市场化的医美机构怎么做;另外,向全社会打出我们整形外科医院的品牌;再有,我们也心存忧患意识。因为目前全世界的医疗美容行业大都是由医生在公立医院以外自主执业的,我们也希望借此为国家探索出一条路子,既能保证行业规范,也能让这个行业更多元化地发展,还为医生多点执业探索了一条合法合规的途径。

  谈到医生的自主执业,这在整形外科界是一个相对更普遍的现象。最直接的,是营利机构能够带给医生更好的回报和生活质量。所以,怎么留住人才,是对公立医院整形外科提出的课题。而在我们的医院,大家如今还能保有一股凝聚力、向心力,这是非常难得的。究其原因,一方面,这来自于长久以来医院形成的对科研探索、 对人才培养与传承的信念。整形医院的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蕴、浓厚的学术氛围对于国内的整形外科医生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身处这样一个整形外科的“国家队”,不管是医生还是管理人员,都会在这种氛围中被浸染担负一种学术创新的责任,而不会轻易地被市场的狂潮冲昏头脑。

  另一方面,这也与我们医院的管理文化有关系。我们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医院的人力成本占全院支出超过 60%,这在全国公立医院中是数一数二的。作为管理层,我们尽力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平台和保障,不能让大家“穿着跨栏背心拼刺刀”。在这个过程中,我很乐见的是,现在医院里很多的年轻医生,尤其是90后的孩子们,他们非常愿意承担新理论、新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讲规则、讲本分,这是一个团队得以维系和发展非常重要的保证。

 

  不光“治得好”,还要 有“品位”

  现在,我们提倡新型的医疗模式,不仅要治愈患者的疾病,还要减轻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而人的生存需求也包括了3个层次,首先是温饱,其次是健康,更高级别的是美。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后两者越来越成为大家追求的主流,而整形外科恰恰就在这其中承担着特殊且重要的职责。比如我们医院有一项技术,颜面部创伤急诊的整形美容缝合,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会千里迢迢地来北京找到我们。问其原因,几乎都会回答,“听说咱们医院不光能把病人治好,还能缝合得好看”,或是“让人今后不留疤”。因而你会看到,我们的治疗过程 在“治好”的基础上还被赋予一种“品质”,对医生提出一种“品位”的要求。而这一点,在医疗美容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

  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争论,比如割双眼皮,有的医生割的宽,有的医生割完了不仔细看甚至看不太出来。谁做得好呢?不一定。因为有的人需要经常演出、上电视,他对手术的要求是夸张、精神一点。而有的女孩子就是希望能在日常生活 展现一种自然的美,她所需要的就是不着痕迹的修饰。所以,我们的医生不仅要钻研技术,还要有对美学、社会学的理解。

  与此同时,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也会经常强调医务人员要提高自己在 心理学方面的修为。一方面,无数例子告诉我们,医美行业容易造成手术对象的成瘾现象,比如,玻尿酸注射后要反复地补充,整形手术从做一处开始到越做越多、不可收拾…… 其次,我们面对的可能不是传统的“患者”,而更接近于一群“购买特殊医疗服务”的“客户”,他们对就医体验的要求比 一般患者更高。这些,无论是对医护人员还是医院的管理人员来说,都值得思考。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认识到,医疗其实就是一种具有极高技术性和极大风险性的服务行业。这一点,我们要像很多民营医院学习, 他们很注意打造自己的医院形象,几乎每家医院都有自己鲜明的价值观和口号,一走进他们的医院,也能在这些空间环境中明确地感受到这样的气氛。改善、提升患者的体验,要从他们迈进医院的第一步开始,要从引导人员的一个微笑开始。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