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4 阅读量:
全身麻醉中困难插管的护理配合
手术前常用的麻醉方式是在间接喉镜下进行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以管理呼吸,但遇到一些特殊患者,如颈髓损伤、强直性脊柱炎、面颈部烧伤后疤痕挛缩畸形等不能使颈部后仰时,将导致插管困难。在我们整形外科医院大多数困难插管的患者都是严重的烧烫伤患者,他们饱受精神与躯体的双重折磨,因为烧伤而造成颈部牵拉,引起张口困难和颈部活动受限,从而造成麻醉中的插管困难。气管、支气管内插管术是手术室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广泛应用于麻醉实施,而且在危重病呼吸循环抢救复苏及治疗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气管插管困难是指声门不能完全显露或无法完成常规插管的情况。因估计不足而遇到插管困难,不仅因插管失败使手术无法进行,还有可能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
术前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在气管插管前应常规实施有关检查,对气管插管的困难程度做出估计,以便决定是否存在插管困难,需要以何种方法解决。常需检查的项目有:①张口度。Ⅱ度以上张口困难者,即最大张口时上下门齿间距界于1.2~2cm(一指宽)时,常无法置入喉镜,多需经口盲探或运用纤维喉镜等方法引导插管。②牙齿。有无松动、固定牙冠、牙桥、活动性假牙、有无异常牙齿,如门齿外突或过长,这些均应避免在插管中的牙齿损伤及脱落。③颈部活动度。如果后仰不足80°,提示颈部活动受限(正常后仰大于90°),插管可能遇到困难,多见于老年人颈椎病变、短粗颈、烧伤烫伤等病人。④咽喉部情况。咽腔炎性肿物及先天畸形、高喉头等情况,因插管经路可能有阻挡,可能无法明视经声门作气管插管。⑤其他。如鼻中隔偏曲、小下颌、暴牙、巨舌等情况应考虑到插管困难的存在。检查完毕后,根据病人的身高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导管内径以超过纤支镜外径2mm为宜,一般成年女性选70~75mm,男性75~80mm。术前以无菌利多卡因凝胶涂纤支镜及气管导管下段,再滴2~3滴至导管内壁,以减少导管与纤支镜之间的摩擦。患者取平卧位。插管前首先应建立通畅的气道,以保证插管遇到困难时病人的安全。在手术麻醉插管时,困难气管插管的病人多采用清醒气管插管和经口指探或盲探插管。清醒气管插管时对病人的解释工作尤为重要,重点说明需配合的事项,如放松全身肌肉、保持慢呼吸、不屏气、恶心等。面罩吸氧后嘱病人深呼吸,可遵照麻醉医师医嘱静脉注射插管前用药,可使病人镇静,咽喉反射减弱和分泌物减少,有利于实施清醒气管插管。协助医生做好完善的咽喉、气管粘膜表面麻醉是保证清醒插管成功的关键。
遇到全麻插管困难者,巡回护士除常规配合外,在遵医嘱给予静脉推注麻醉药液后,应立即站在医生左侧,用左手在病人颈部声门水平皮肤上将气管向下轻按以帮助降低声门高度,或帮助医生转动患者头部,调整声门位置以利于盲探插管顺利进行。器械护士站在右侧,协助麻醉医生固定管子,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咽喉部以2%利多卡因喷雾麻醉。术中配合术中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协助医师将导管套于纤支镜外,连接好吸引器,然后将牙垫放入患者口中并协助固定,当纤支镜通过声门,进入气管,操作护士即迅速准确地将气管导管推入气管,外露约3~4cm,导管插入的深度应根据其年龄,身高,体型等情况综合考虑,随后固定导管,退出纤支镜,接人工球囊辅助通气,检查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确定成功后接呼吸机通气。由于麻醉药的作用,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发生误吸窒息,病人常表现为呼吸不平顺,通气量减低,吸气用力,阻力增大,听诊肺部有啰音、哮鸣音、两肺呼吸音减弱。处理重点在于预防,若遇病人呕吐或大量胃内容物返流等紧急情况,应主动配合医生利用吸引器迅速将上呼吸道内容物吸干净,以免造成大量误吸而引起窒息,危及生命和造成呼吸道感染。并同时管理好呼吸,防止刺激过强而致的血压剧升及心率增快,协助固定好导管和牙垫,作好对生命体征的监测。
困难气管插管术的护理配合十分重要,要求护士应有较好的专科知识和熟练的操作、配合技术,掌握各种抢救药物的作用、剂量及用法,麻醉中一旦发生意外,能与麻醉医生积极主动的配合抢救工作。
住院手术室
上一篇:褥疮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