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版 大众版 职工入口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护理天地 > 护理教学

瘢痕的预防

2010-03-19    阅读量:

瘢痕的预防

  瘢痕的形成源于创伤,临床上常见的瘢痕是发生在皮肤上,而实际上任何深部组织和器官在创伤修复和愈合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程度不等的瘢痕组织,并可能带来并发症。目前瘢痕的防治依然是整形美容外科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瘢痕的危害:
  1. 瘢痕皮肤感觉异常:如痒、痛、紧张感;
  2. 瘢痕增生形成增生性瘢痕;
  3. 瘢痕超越原有范围继续不断增生形成瘢痕疙瘩;
  4. 瘢痕组织营养不良、紧张、外力、皲裂导致慢性溃疡还有癌变的可能;
  5. 瘢痕挛缩及继发畸形可发展成功能障碍。
  一、减少瘢痕产生的措施:
  1. 严格的无菌技术:病房里术前皮肤准备时要干净彻底,做到无破损、无污垢,手术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以防止感染,在无菌状态下愈合的创口,瘢痕往往最小。
  2. 无创技术:术中护士准备锐利器械,适时使用细针细线。手术医师动作轻柔、准确,缝合要细致且疏密均匀;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创伤,动作切忌粗暴。掌握无张力原则:避免与皮纹或皮肤张力线做垂直切口,避免跨过关节或功能部位的直线切口;如遇皮肤缺损、缝合有张力时,则应用Z成形术或皮片移植修复,尽可能避免张力性缝合。创缘对和良好,缝线结扎不可过紧(避免造成缝线周围组织坏死)。不能直接缝合闭合的创口,应尽早植皮修复创面,以防止瘢痕挛缩。
  3. 避免异物存留:手术操作前将无菌手套上的滑石粉冲洗干净,尽量避免纱布中的碎棉纱落于伤口中,伤口中的异物去除干净,以减少异物刺激伤口引起瘢痕增生。
  4. 术中止血彻底,创口闭合无死腔。
  5. 切口一期愈合十分重要。
  二、烧伤早期病人瘢痕挛缩的防治:
  1. 预防创面感染,可防止烧伤深度的加重并减少瘢痕形成。
  2. 及时清除创面坏死组织,积极处理创面感染,尽早采用皮片或皮瓣移植覆盖创面,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并促进创面早日愈合,从而减少瘢痕的形成。
  3. 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应早期切痂植皮,尽量采用大张的中厚或全厚皮移植,以防止瘢痕挛缩。
  4. 烧伤肢体的应采用功能位或抗挛缩位包扎,妥善固定有助于保持肢体功能,防止瘢痕挛缩导致继发畸形和功能障碍。
  5. 烧伤肢体、指趾间、腋、颈等部位必须用敷料分开包扎,防止皮肤粘连影响功能。
  三、缝合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肢体要在功能位置或抗挛缩位置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减少水肿、防止感染。
  2.患者遵医嘱按时返院换药、拆除缝线,创面愈合后立即应用加压包扎疗法(带特殊弹力套或穿弹力衣、裤,坚持三至六个月为最佳)。
  3.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创面开始愈合后即可开始进行缓慢的主动与被动活动,如关节屈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等的活动,每日进行2——3次。当创面愈合彻底后可利用各种器械、按摩、家务训练等体育疗法预防肢体功能障碍,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恢复。
  4.注意皮肤护理:在瘢痕形成的全过程中,因有较重的痒痛而容易反射性地用手抓痒造成表皮破溃等,而愈合后又有可能造成痒痛的恶性循环,应注意加强皮肤护理和保护,可用抗组胺药和瘢痕治疗器治疗。注意皮肤的清洁,避免毛囊炎发生。切口处痂皮尚未脱落不得自行撕脱,使其自行脱落。
  5. 在创伤愈合早期有效地应用各种物理疗法处理创面,可有效的预防或减轻瘢痕增生。。如:紫外线疗法、红外线疗法、激光疗法、超短波疗法、高压氧疗法、水浴等。
  6.伤口愈合后避免摩擦、长时间日光照射等慢性刺激,有助于减少瘢痕的增生及皮肤色素沉着。
  7. 伤后早期应多食用富含胶原蛋白食物促进伤口愈合;多食新鲜蔬菜和瓜果可预防色素沉着。对于色素沉着可考虑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氢醌霜软膏涂抹于皮肤表面,丝白祛斑软膏经临床使用也有一定疗效。
  8.术后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整形九、十六科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