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颌面外科围术期护理
颅颌面外科是应用手术矫治复杂先天性及后天性颅颌面畸形、具有多学科性特点的专业学科。手术经颅外径路、颅内外颅内联合径路等,通过截骨、植骨,改变和重建面部骨骼结构,改善颅面外型,进而恢复各项生理功能。由于手术范围大,术中出血多、难度高、风险大,因此,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护士除应精通整形外科知识外,还应掌握神经外科、五官科、眼科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有效地完成围术期的各种护理工作。
(一) 颅颌面外科护士的工作范围及内容
颅颌面外科护士可分为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和监护护士。病房护士应作好手术前后的各项准备及手术后护理,包括手术前准备,实验室检查,资料收集,手术后护理,术后常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手术室护士应熟悉特殊器械的应用及精密仪器的使用、保养等知识,作好手术前特殊仪器准备并术中配合医生迅速、准确地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作好仪器器械的保养;监护护士应掌握术后病人的病情动态变化、生命体征的观察和记录,作好抢救用物准备。
(二) 手术前护理
在作好一般整形外科常规术前护理外,还应作好以下护理工作。
1 心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要充分了解病人的营养、智力、有无其他先天性疾病等一般情况,特别要重视掌握病人的心理情况。由于颅颌面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性格内向孤僻,情绪低落自卑,对自己悲观失望,严重者甚至有厌世轻生念头,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对别人的语言、表情、动作都非常敏感,心理障碍严重。同时对手术寄予较高期望,幻想和盼望通过手术能“改头换面”,恢复到与正常人一样或创伤前一样。所以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心理素质、文化层次 和心理障碍,采取相应的术前护理措施。(1)作好入院宣教。(2)加强理解和同情。
2 手术评估
作好术前手术评估和宣教。向病人和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复杂性、危险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后恢复期间易出现问题及愈后效果等,让患者了解情况,尊重科学,对手术期望不要过高,正确对待和评估手术效果,在术前就有较好的心理准备,以免术后感到失望,心理不平衡。这一点对患者术后正确对待手术效果以及避免术后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非常重要。
3 一般常规准备。
3.1 清洁面部及口鼻腔。。
3.2 配血。或抽自体血。
3.3 麻醉前肠道准备
3.4 术晨术前护理工作应再次检查核对,确实无误随病历送手术室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清楚。
4 资料特殊准备
(三) 手术后监护
由于颅颌面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术中出血多,病情变化快,故须加强术后特别监护。术后患者应在麻醉恢复室监护2——3天,生命体征平稳方可返回病房作一般监护。
1. 麻醉恢复室备好各种急救物品,检查性能是否完好,铺好床单位,准备接术终病人。
2. 接病人。观察病人是否清醒,检查各种管道连接是否正确,连接监护仪,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给患者吸氧。护士要了解术式及术中情况,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术区渗出情况并做详细记录,15——30分钟观察一次。
3. 确保呼吸道通畅。患者头偏向一侧应及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及痰液,注意呼吸频率和幅度。
4. 对经颅内外联合途径的手术患者,要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意识及四肢活动情况,术后24——48小时应特别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头痛、频繁呕吐、烦躁、嗜睡、高热、意识不清等,警惕可能有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脑水肿等,血压一般维持在12kpa为宜。发现异常情况,应报告医生及时正确处理。
5. 保持负压引流通畅。保持耳鼻口腔的清洁。
6. 眼睑水肿及护理措施。
7. 咽腔疼痛的护理。
8. 皮肤护理。
9. 合理应用抗生素、止血药、降压药,补充血液量。
(四) 术后病房护理
1. 术后待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可送回病房。病房护士进行专科护理。包括:
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 作好病人生活基础护理、眼部及口腔清洁;
3) 加强营养,给与高蛋白质流食,一周后改半流食;
4) 必要十时静脉给补充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液;
5) 继续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6) 应使用镇痛药物及维生素类辅助治疗;
7) 面部暴露伤口每日清洁一次,一般术后5——7天拆线,冠状头皮切口术后12天拆线。
2. 心理护理
术后头3天,术区疼痛,肿胀严重。患者忍受能力不同,应根据情况进行鼓励,生活上多关心照顾,使病人平稳度过手术后难关。同时向病人耐心解释术后效果,以自身条件与术前相比,使其及家属能科学合理地评价手术效果,保持心理平衡。
3. 出院指导
正确指导病人保护术后面部,切勿碰撞硬物,以免影响手术效果;注意保暖,严防感冒;术后3个月可按摩面部皮肤,促使血液循环,利于组织恢复;3个月至半年到医院复查,观察手术效果和恢复情况。
整形一、十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