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版 大众版 职工入口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护理天地 > 护理教学

针对全身性瘢痕患者静脉输液中应掌握的技巧

2009-12-04    阅读量:

针对全身性瘢痕患者静脉输液中应掌握的技巧

  静脉输液是临床疾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操作不可缺少的内容。针对全身性瘢痕的患者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掌握娴熟和正确的操作技巧,是提高我科护理质量,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关键。

  全身性瘢痕即全身烧伤面积达到90%以上或深Ⅱ度、Ⅲ度烧伤达到30% 的患者,既为全身性瘢痕患者。此类患者暴露部位均多被烧伤,主要为面部、四肢(手足)、躯干,因此加大了我们进行静脉输液操作的难度。同时,由于全身性瘢痕的患者在烧伤早期抢救生命时,身体和心理都同时承受着巨大痛苦与煎熬,因此,他们对疼痛更加敏感。因此,在面对这类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困难比较大,穿刺成功率较低,对此,我们针对全身性瘢痕患者在输液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改进,以减轻对患者操作时的痛苦和提高穿刺成功率,效果明显。现将具体实施介绍如下:

  1.首先护士要善于沟通,做好静脉输液健康教育。对精神紧张、恐惧的患者要善于沟通,注意交流沟通的技巧,使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注意保持良好的治疗环境,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需要,战胜恐惧心理,认识静脉输液的治疗常识,使静脉输液的健康教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操作过程中,认真执行告知程序,争取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安全的接受静脉输液。树立以人文关怀为本,换位思考,挖掘自身最大的潜能,达到成功穿刺,减轻患者痛苦。

  2.对于全身性瘢痕或四肢烧伤的患者,在选择血管时首先要区分皮下是血管还是条索状瘢痕,因为烧伤患者血管弹性较差,很容易与条索状瘢痕混淆。因此我们会选择血管走向比较明显,回流畅通,直径较粗,走形较直,便于穿刺和固定的血管。

  3.在选完血管进行常规消毒后,扎止血带。让手放松自然平伸扎止血带比较好,禁止握紧拳后扎止血带,因为静脉血管易受周围组织压力的影响,握拳后,肌肉收缩,在肌肉间的静脉受挤压使静脉回流加快,手部血容量减少,手背浅静脉充盈差,直接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4.对能活动的患者让其肢体下垂、甩动,或扎紧止血带后让患者反复握拳、松拳,使血液在局部回流,促进血管充盈。或在输液前十分钟用热水浸泡手部或足背,促使静脉血管扩张,血管充盈,注意水温不应超过50℃,避免发生烫伤。对能坐的患者,让患者半坐位或坐位,上肢下垂,扎紧止血带更好。

  5.进针是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的方法。

  非握拳穿刺法是让患者手背向上自然平伸,护士掌心向下,紧握患者手指根部及手指,拇指、食指分别在患者手背两侧,紧绷手背皮肤进行穿刺。此法穿刺血管暴露明显,易于穿刺成功,而且这样可以减轻进针时给病人带来的疼痛。

  6.拔针的技巧

  最佳拔针时间是在滴壶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液面降落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拔针,以尽量减少残留液。正确的拔针可以减轻患者局部疼痛,防止皮下淤血,保护穿刺血管,延长静脉使用寿命。拔出针头后,立即用左手食指和中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住皮肤针眼和血管上的针眼,分离输液贴时动作要轻柔,防止盲目扯拽输液贴,以免针头刺痛患者和损伤血管。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压揉可使已凝血的针眼重新冲开发生出血淤血。拔针时护士可用亲切的语言和关怀的态度与患者交谈,分散患者注意力,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7.静脉留置针的使用。

  对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应有计划的保护和使用静脉,应从远端向近端选用静脉,合理使用静脉留置针,保护血管。

  我科室主要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MON材料制成的Y型套管针。在穿刺成功后,使套管前端游离于血管内,将针芯推出后确保针后端与皮肤距离1~3㎜,不必全部送针。进针长度以套管全部的三分之二至六分之五为宜,即1.6~2.2㎝。退出钢针后用无菌透明敷料贴膜覆盖并加以固定,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静脉炎的发生,从而既可以保护血管,还可以减少穿刺次数。穿刺后连接可来福输液接头。可来福输液接头作为一项新发明,应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能有效地提高输液速度,延长留置针在静脉内的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真正做到关心和体贴患者,还要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的操作技巧,这样才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在身心等方面的全面护理中恢复和保持健康,从而实现整体护理制度的优质护理目标,安全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

                                 整形五科

热点文章